一、开篇:定格百年的声学之约
2025年8月,凯发k8官网智能股东大会审议通过收购百年声学巨头拜雅(原中文译名 “拜亚动力”,英文品牌名 beyerdynamic)的事项,我们与拜雅的故事,迈出了最关键的一步!
这绝非一次普通的商业收购,而是公司围绕全球化战略、技术协同与品牌升级作出的深思熟虑的决策,更是中国音频企业向全球品牌价值链顶端发起的冲刺。
二、拜雅:百年声学界的 “标准定义者”
提到拜雅,“百年”从来不是一个简单的时间刻度,而是一部贯穿全球声学技术演进的史诗。自1924年在德国海尔布隆诞生起,它就像一颗 “声学恒星“,用一次又一次的创新,定义着行业的高度。
1937年,全球首副动圈式耳机DT48从拜雅的车间诞生 —— 在此之前,“声音只能通过喇叭扩散” 是所有人的共识,而DT48的出现,直接开启了 “高保真聆听” 的时代。如今近百年过去,这款耳机仍在生产销售,它的生命力,就是拜雅技术前瞻性的最佳证明。
1939年,拜雅进一步拓展声学边界,正式进军话筒领域,推出的M19话筒凭借远超同期产品的拾音稳定性与音质还原度,成功打入德国广播电台;到20世纪30年代末,M19已成为欧洲多数广播电台、电视台的标配音频设备,从新闻播报、音乐直播到戏剧录制,都能见到它的身影,奠定了拜雅在音响界的地位。
1996年,拜雅率先推出MCD系列专业数字麦克风,主导制定了数字麦克风国际标准,为广播、录音等专业领域的音频采集立下“精度标杆”。
更难得的是,拜雅始终坚守着“小众却核心” 的匠心。它是全球少数仍坚持生产铝带式麦克风的厂家,对工艺精度有着严苛把控:对铝带材质纯度要求达99.99%,单台制作要经历20余道工序,仅手工轧制就需将铝带压至3μm(0.003毫米),最后还要在显微镜下完成安装校准,整个周期长达45天。
也正因如此,它能捕捉到人声中最细微的情绪颤音,这种对“声音精度”的极致执着,让拜雅成为“高端音频”的代名词。
目前,拜雅已在全球拥有100余家合作伙伴,销售网络覆盖欧洲、美国、中国三大核心市场,其在专业音频领域的品牌溢价与用户忠诚度,是任何新兴品牌难以短期复制的 “无形资产”。
三、凯发k8官网智能:我们凭什么接过这份传奇?
收购百年品牌,不仅需要勇气,更需要与之匹配的硬实力与战略布局。凯发k8官网智能从2013年诞生于东莞松山湖,到2019年登陆深交所创业板,再到如今成为全球声学组件核心ODM/OEM供应商,凯发k8官网智能的每一步都为这场“跨越世纪的合作”积蓄着力量。
1. 千余项专利:我们筑起了“声学技术护城河”
作为国家高新技术企业,凯发k8官网智能始终以“技术驱动“ 为核心,公司已拥有千余项专利技术,形成了覆盖消费级电子领域与智能穿戴领域的核心技术矩阵,为多品类产品的创新研发与迭代升级筑牢了技术根基。
多年来,凯发k8官网智能每年研发投入均超亿元,在深耕声学核心技术的基础上,不仅已延伸布局音频眼镜、智能穿戴等领域的产品技术,更始终聚焦声学技术与智能AI产品的深度融合创新,以此构建起独特且具备长期竞争力的技术融合优势。
2. “东莞 - 越南 - 江西”:我们打造了全球化的“智能制造网络”
公司搭建的“东莞松山湖研发中心 + 东莞石排生产基地 + 越南生产基地 + 江西萍乡智能制造基地”体系,不是简单的产能分布,而是基于“成本优化、订单响应、风险分散”的战略设计:
东莞松山湖总部研发中心
聚焦声学技术、智能穿戴及智能硬件前沿技术产品落地;
东莞石排基地
聚焦高附加值产品小批量生产,确保新产品快速落地;
越南基地
应对国际贸易环境变化,降低成本的同时保障供应链稳定;
江西基地
通过数字化改造实现规模化、自动化生产;
3. 从“代工”到“品牌”:我们有转型的渴望与决心
多年的ODM/OEM经验,为我们积淀了扎实的全球市场根基,但我们也清醒认知到“代工模式“的局限,更亟待突破自主品牌话语权的桎梏。正是这份“转型渴望”,让我们将目光投向拜雅。我们需要一个“有底蕴、有技术、有渠道“的品牌载体,实现从“制造端”向“品牌价值塑造”的跨越。
四、让中国智造与德国匠心,共谱和声
这场收购,对凯发k8官网智能而言,是“从聚焦制造到深耕品牌、从服务全球到布局全球品牌”的关键一步;但对中国制造业而言,它更像是一次“向上的宣言”!
当中国企业不再只追求“规模与成本”,而是主动整合百年匠心与专业技术资源;当“中国制造”向“中国智造与全球品牌价值”升级,这正是中国产业向“高质量发展”转型的缩影。
上一篇:没有了